副標:super 8 - 當我長大後.....
片名: Super 8 超級8
導演、編劇:J.J. Abrams
製片:Steven Spielberg
演員:Kyle Chandler, Joel Courtney, Elle Fanning
拍攝時間:20 September 2010 - December 2010
手持攝影機、從火車逃出的迷樣生物、軍事力量進駐小鎮,如果以為這是另一部柯洛弗檔案,並以驚悚科幻片的角度去看它,你可能就要失望了。我會將他形容成溫馨科幻片,這類型的電影會讓人直接聯想到"ET",我的確認為這就是部符合現代人口味的”ET”。
Super 8的故事性在現代胃口被養刁的觀眾眼裡可能會稍嫌普通,但這部片之所以讓人看了喜歡,我想要歸功到導演講故事的手法上。
*先看兩張它的海報,大概就可以了解導演想做得是什麼。
開頭放的那張海報顏色上屬於冷調,加上厚重的烏雲,好像有某件大事就要發生,而水塔處的一絲藍光暗示著它的科幻基調。總得加起來,觀眾得以預期自己將要看到大場面的科幻片。
另外這兩張海報正好走了相反的復古基調,其實這才是導演真正想要做得事,J.J.在訪談裡講到在他小的時候Steven Spielberg的電影給他造成相當大的影響,以及他與朋友用超八攝影機拍片的經驗,這是一部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故事,所以他就使用了這樣的說故事方法。超八的年代、超八的拍法。
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一段戲是副警長要和他的同事私下談話,而他們走到了一塊布幕後方,而後方光線將他們的剪影打在上面,鏡頭就隨著他們走,最後定焦在布幕上。不需要直接拍演員的臉;不需要拍攝他們的臉部表情,利用剪影製造緊張感,這一點我一定要給他兩個大拇指。
*另外我也喜歡這個鏡頭,由下往上拍,雖然還沒看到接續的畫面,但肯定知道那邊會是一個大洞。我真的大愛J.J.!
現在幾乎人人都有一支智慧型手機,不然相機也都有很好的錄像功能,以這種”隨身就有的器材攝影”為藍本的電影現在很多,當然那些電影就會出現以那些器材拍攝的影段,看起來除了明顯的晃動外,影像比較起超八銳利多了。我喜歡片中那些以超八拍下的片段,就像以前的迪士尼動畫,他們有一種獨到的暖感、畫面柔和。就像這部電影給人的感覺一樣。
不論是稚嫩萌芽的愛情、歷久彌堅的友情或者是僵硬碎裂的親情,感情線才是這部片的重心,而逃出火車的外星人只是畫出這些畫面的筆刷。
不是說這部分沒看頭,我是說,你有看預告的那段火車出軌嗎?J.J.總是能處理好大場面,爆炸、血跡、謎團、驚悚,you named it , you got it。從不可能的任務3跟2009年的Star Trek,我一直覺得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,他總是擅長在片中利用”the mystery box”-一個他在TED上有詳細介紹的主題,你不需要去知道盒子裡有什麼,不管裡面裝得是什麼,沒有打開的盒子絕對能做得比它好,我們對片中的外星人知道得不多,他連實際出現的時間都少得可憐,因為事實上我們不需要去知道,我們的腦袋自己會去填滿空缺,而一個外星人這樣單純的身分就足夠導演來說故事了。
片中除了外星人這一個”Monster”以外,另外一個”Monster”就是主角群在拍攝要參加超八影展的殭屍片,不知為何讓我覺得那是一個很屬於導演personal的一部分,好像我就在看他小時後做過的事,Well,事後看訪談確認了這的確是J.J.小時候會做的事,這感覺很妙,長大了以後回頭去拍他小時後拍的電影,所以副標才取名叫做”當我長大後.....”,這故事是告訴我們要從要培養孩子的興趣及能力嗎?12歲就會畫特殊妝、掌鏡、特效跟寫劇本,雖然成品有著可愛的童趣感,但是想想我的12歲,我當時在補習班裡上數學跟國文…
這部片的感情路線不是屬於峰迴路轉、大起大落型,看完事後不會讓人沉進在情緒裡面無法自拔,我覺得它屬於一條細水流長貫穿全片的重心,那種溫馨的感覺在他電影的配樂中也可以聽得到,事實上片中最後那段配樂告訴我的故事比畫面來的多。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來聽聽。
另外,IMDB上的Trivia上提到,Jeremy Renner為了"不可能的任務:鬼影行動"推掉了劇中的一個主要角色。我得說...做得好啊!JR!拜託,主角是一群孩子,他得起碼減個30歲,我知道他有張娃娃臉,但這也太令人不敢相信了吧。不然最有可能適合他得應該是芬尼老爸的角色,總共加起來的Screen time肯定也比他在復仇者裡少更多。
*Elle Fanning長真得好漂亮,完全看不出來那時候她才12歲,那長相也太早熟了點。以前我很喜歡她姐姐,現在發現妹妹的潛力也是無窮,個人覺得長得比姐姐美。
*我覺得那個”下了戲”還要繼續穿著戲服的男孩真是古椎。
*這個經典假髮男也是片中亮點之一。
留言列表